原標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審議《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中 ...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清康熙三年(1664),康熙皇帝以戈壁為界劃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皟让晒拧敝Q最初就由“內札薩克蒙古”而來,并沿襲至今。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在興安盟成立。1949年12月2日,黨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內蒙古自治政府更名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1954年5月19日,黨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綏遠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合并,撤銷綏遠省建制,自此,內蒙古自治區作為行政區域沿用至今。內蒙古地處歐亞大陸內部,位于中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猶如一匹奔騰的駿馬。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東南西與8個省區毗鄰。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4200公里。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地理坐標:東起東經126°04′,西至東經97°12′,橫跨經度28°52′;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占緯度15°59′。內蒙古現轄9個地級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烏海市),3個盟,2個計劃單列市(滿洲里市、二連浩特市),103個旗縣區。首府為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土地遼闊、資源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截至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年末總人口數2400萬人。全區行政區域土地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10044.3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277.33平方公里。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514.19億元;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74.3萬公頃。
藍天白云,一望無際的草原以及成群的牛羊,加上熱情、豪邁的馬背民族,匯成一幅美麗的塞外畫卷。這里保存有中國最完好的草原,也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誕生之地。這里水草豐美、歌聲悠揚、美酒飄香,素有“牧草王國、歌的海洋、酒的故鄉”之稱。內蒙古歡迎您。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位于內蒙古中部,轄9個旗縣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呼和浩特是自治區首府,地處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呼包鄂、呼包銀榆經濟區中心,是“一帶一路”草原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和國家向北開放、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城、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被譽為“中國乳都”。呼和浩特有著2000余年的文字記載和建城歷史。戰國時期建云中郡,北魏時期建盛樂城,遼金元時期建豐州城。明后期阿勒坦汗建呼和浩特(明廷賜名歸化城),清代建綏遠城,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綏遠省。1949年和平解放,1954年蒙綏合并,恢復原名呼和浩特。截至2021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349.56萬人。全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1.72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410.8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42.75平方公里。
包頭,蒙古語包克圖,意為有鹿的地方,位于內蒙古中部,轄9個旗縣區和1個國家級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包頭是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和鋼鐵生產加工基地,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研發應用生產基地,被譽為“草原鋼城”“稀土之都”。包頭是—個生態宜居城市。全市森林面積近500萬畝,綠化面積居全區首位,賽罕塔拉草原是全國唯—的城中草原。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八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六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稱號。曾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家森林城市等諸多榮譽。截至2021年,包頭市常住人口271.78萬人。全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77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953.5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47.14平方公里。
呼倫貝爾因境內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位于內蒙古東北部,轄14個旗市區。呼倫貝爾是中國北方狩獵、游牧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曾經生活過鮮卑、契丹、女真等許多民族。內蒙古的3個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全部在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擁有12.6萬平方公里森林、8.3萬平方公里草原、500余個湖泊、3000余條河流,構成了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生態系統,是全國唯一的草原旅游重點開發地區、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截至2021年,呼倫貝爾市常住人口221.39萬人。全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5.30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2381.4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04.11平方公里。
興安盟,滿語意為丘陵,位于內蒙古東北部,轄6個旗縣市,是全區唯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興安盟是革命老區,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最早實踐地。1947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就誕生在這里。擁有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民族解放紀念館等一批革命舊址。全盟有大小河流200余條,水資源總量50億立方米,是東北地區的“水龍頭”。農牧業發展條件較好,是世界公認的“玉米黃金種植帶”和“最佳養牛帶”,是“內蒙古優質稻米之鄉”。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有成吉思汗廟、嫩科爾沁十旗會盟等地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阿爾山地區集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于一身,是典型的生態文明體驗區。截至2021年,興安盟常住人口140.54萬人。全盟行政區域土地面積5.98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404.3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10.71平方公里。
通遼市位于內蒙古東部,轄8個旗縣市區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通遼是清代孝莊文皇后、愛國將領增格林沁、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故鄉。安代舞、烏力格爾、蒙古族四胡音樂、蒙古正骨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市耕地面積2083萬畝,草牧場面積5129萬畝,糧肉產量多年穩居自治區首位。綠色生態農牧業、玉米生物、科爾沁肉牛、現代蒙醫藥等發展勢頭強勁,被評為“中國草原肉牛之都”和“蒙醫藥之都”。截至2021年,通遼市常住人口285.31萬人。全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5.95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278.8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64.62平方公里。
赤峰,因市區東北部有赭紅色的山峰而得名,位于內蒙古東南部,轄12個旗縣區。赤峰市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地市、全國雙擁模范城。赤峰境內有8000年的人類文明史,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等一脈相承。發現多處各個時期代表性遺址和大量文物,興隆洼聚落遺址被史學界譽為“華夏第一村”,紅山文化標志性器物碧玉龍被史學界定為“中華第一龍”,喀喇沁親王府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蒙古族親王府。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地1200余處,有色金屬種類多、儲量大,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巴林石蜚聲海內外。截至2021年,赤峰市常住人口401.91萬人,是自治區人口最多的盟市。全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9.00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1992.4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68.77平方公里。
錫林郭勒,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位于內蒙古中部,轄12個旗縣市和1個管理區。13世紀中葉,元世祖忽必烈在正藍旗金蓮川草原興建了元上都,2012年元上都遺址被列入自治區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滴跤诖藭?,興建于18世紀中葉的貝子廟(崇善寺)成為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3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41項,素有“博克之鄉”“長調之鄉”“中國馬都”等美譽。1957年誕生了全國第一支“草原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親切回信,盛贊“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錫林郭勒盟可利用草原面積占全區1/4以上,烏珠穆沁羊、蘇尼特羊是國家命名的“地方優良品種”,“錫林郭勒羊肉”榮獲國家馳名商標并入選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共用品牌,錫林郭勒牛、錫林郭勒牛肉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截至2021年,錫林郭勒盟常住人口111.57萬人。全盟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0.26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480.4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84.32平方公里。
烏蘭察布市位于內蒙古中部,轄11個旗縣市區。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躋身“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烏蘭察布市是中國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孕育了仰韶時期著名的廟子溝文化和老虎山文化。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誕生,蒙古四部六旗會盟等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里。自古以來就是草原絲綢之路、歐亞茶駝之路的重要節點。烏蘭察布市年平均溫度4.3℃,夏季平均溫度只有18.8℃,被中國氣象學會命名為“中國草原避暑之都”。境內有神州系列飛船回歸地杜爾伯特大草原,世界罕見的高山草甸草原輝騰錫勒,國內著名的火山草原烏蘭哈達等自然風景區。烏蘭察布素有“中國馬鈴薯之都”美譽,是內蒙古牛羊肉和牛奶的重要生產基地。截至2021年,烏蘭察布市常住人口165.95萬人。全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5.5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395.4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25.55平方公里。
鄂爾多斯,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位于內蒙古西南部,轄9個旗區。境內薩拉烏蘇文化、青銅文化源遠流長,著名的“河套人”發源于此。明朝天順年間,蒙古鄂爾多斯部駐牧河套,史稱鄂爾多斯。清順治六年,鄂爾多斯各旗會盟王愛召,形成伊克昭盟。2001年撤盟設市。蒙古族傳統禮儀保存完整,鄂爾多斯婚禮、成吉思汗祭祀、漫瀚調等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然資源富集,特別是煤炭資源已探明儲量2000余億噸,約占全國的1/6。羊絨制品產量約占全國的1/3、世界的1/4,是中國絨城,世界羊絨產業中心。境內有成吉思汗陵等著名的人文旅游資源,有響沙灣、黃河大峽谷等自然旅游景觀。截至2021年,鄂爾多斯市常住人口216.84萬人。全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8.68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588.9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77.01平方公里。
巴彥淖爾,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位于內蒙古西部,轄7個旗縣區。農牧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黃河流經345公里,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有耕地1100余萬畝,是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素有塞上江南“塞外糧倉”的美譽。烏拉特草原3.8萬平方公里,二郎山白絨山羊和戈壁紅駝享譽全國。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區、陰山巖畫、秦漢長城等古跡遺址,有蒙恬修長城、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昭君出塞等動人史話。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烏梁素海、河套田園風光引人入勝。截至2021年,巴彥淖爾市常住人口152.80萬人。全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6.44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1199.9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32.19平方公里。
烏海市地處寧蒙陜甘經濟區結合部,轄3個市轄區。
“烏金之?!薄V產資源富集,優質焦煤占自治區已探明儲量的75%?!包S河明珠”——黃河穿市而過,118平方公里的烏海湖與兩岸沙漠、山脈、綠洲等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皶ㄖ恰薄獡碛兄袊鴷鴧f會員40人、自治區書協會員145人,書法愛好者達10萬余人?!百p石之城”——依山傍水臨沙漠造就了豐富的美石資源,擁有被譽為“天書”的“太陽神”巖畫?!捌咸阎l”——水土光熱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國著名、世界聞名的優質葡萄生產基地?!吧衬G洲”——幾代烏海人堅持不懈改善發展環境、開展生態綠化建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
截至2021年,烏海市常住人口55.81萬人。全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0.17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67.1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62.30平方公里。
“阿拉善”系蒙古語,意為“五彩斑斕之地”。阿拉善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東、東北與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三市相連,南、東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西南與甘肅省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5公里。阿拉善盟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等28個民族。全盟轄3個旗和4個自治區級開發區,盟行政公署駐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
阿拉善是一個類型多樣、特色突出、品質高雅、區位差異明顯、文化內涵豐富、潛在優勢深厚的旅游資源富集區,擁有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精品資源。按照國家《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和全盟旅游總體規劃中采集、分類、評價的結果,阿拉善盟擁有8個主類29個亞類98種基本類型的旅游資源,分別為國家標準的100%、93.6%和63.2%,資源單體479個。按資源級別分,五級旅游資源24處,四級旅游資源107處,占資源單體的27.3%。阿拉善盟共有A級景區28家,其中AAAA級景區13家,AAA級景區3家,AA級景區12家。
截至2021年,阿拉善盟常住人口26.54萬人。全盟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7.02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891.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57.86平方公里。在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少。
查干諾爾堿礦位于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境內,是全國最大的露天開采天然堿礦,已探明儲量為4000余萬...
寶古圖沙漠位于科爾沁沙地葦蓮蘇沙帶腹地,在通遼市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鎮東北45公里處,距國...
漢代麻池古城遺址位于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鄉西北約800米,古城南緊鄰麻池—和林格爾公路。清初,三湖灣...
傳統節氣大12月7日雪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大雪,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冬季的第3個節氣...
紅花爾基森林公園,位于大興安嶺西麓,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南端,與紅花爾基樟子松林國家級自然保...
包頭市稀土公園始建于2009年,位于稀土高新區內,園區占地8.5公頃,綠化面積占總面積的70%,是在原垃圾...
2023-04-12
2023-04-10
2023-04-04
2023-04-03
2023-04-11
2023-03-29
2023-03-28
2023-03-27
2023-04-07
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