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雜碎是內蒙古的一道正宗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說,清代時就有人受滿族“阿瑪尊肉”的啟發,就地取材,選羊的頭蹄五臟烹飪,用勺連湯一起舀在大銅碗中,在鬧市上叫賣,深受百姓喜愛。
在內蒙古,民間流傳著很多羊雜碎起源的傳說。其中,有關乞丐和財主的故事最為有趣。傳說早年間有個高門大院的財主,從外地回來,見有個乞丐在他家的院外倚墻蓋起個茅屋度日,十分惱怒,想要羞辱他一番,迫使他離開。于是,財主一進家門便大叫要吃全羊席,命人殺了一只羊,將羊蹄五臟拋出墻外,砸塌了乞丐的茅屋。乞丐倉皇跑出門,卻在看到羊蹄五臟時心中一喜,餓了許久,正愁沒吃的,不承想食從天降。便立刻將這羊蹄五臟洗好切罷,投入鍋中,熬到肉香醉人時,盛了滿滿一碗,美美地吃了起來。
財主嗅到香味,上墻看了一眼,問道:“你在吃什么?”乞丐回答道:“吃全羊呢?!必斨髀犅勈謵琅骸昂f,全羊在我家鍋里煮著呢!”乞丐懶懶地看了財主一眼又說:“你吃的是外全羊,就那么一個味,我吃的是內全羊,五臟五味喲!”財主氣惱地回到家里,嗅嗅剛開鍋的羊肉,又跑到院外嗅嗅墻那邊飄過來的肉香,猛地吼道:“給我再殺一只,把羊肚子里雜七雜八的都給我剁碎,今天吃內羊肉?!睆拇艘院?,便有了聞名內蒙古的小吃羊雜碎。
傳統味道
在內蒙古,許多人喜歡把羊雜碎當做早餐。一碗上好的羊雜碎端上來,熱氣騰騰,碗面上漂著一層紅辣椒油,紅油冒著氣泡,再加上一撮兒綠瑩瑩的香菜,紅里透綠,香氣撲鼻,單是看著就讓人不住地流口水。
冬日清晨來上一碗羊雜碎,湯湯水水的一下肚,渾身便暖了起來,給接下來一整天的工作生活都注入了活力。而夏天的早上,趁著天氣還沒熱起來,吃上一碗羊雜,暢快淋漓地出一身汗,讓人身心格外舒暢。這就是內蒙古最為市井的景象。
網站聲明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興安南路147號電話:(0471)3292175 蒙1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